生活里的一道光
“最大的愿望是,我的小马能跑第一名。”2020年,击中无数网友审美点的“甜野男孩”丁真火了,他的小马也出了不少力。
一个藏族男孩和他心爱的小马相依为命,这样的设定足够让网友“大开眼界”。
在都市丛林中生活的我们,与动物的接触、感知、交流少得可怜,虽然我们整天把“人与动物和谐相处”挂在嘴边,甚至成为了养宠达人,却并未完全理解人与动物究竟是何种关系。
“每个生命都值得被拯救,就算是吃羊的狼,就算是渺小的虫,就算是受伤的鹤,就算是凶狠的雪豹……”看完纪录片《第三极》后,有人写下了这样的思考。
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高原,是继南极北极之后的“第三极”。
从片名就能看出,这部豆瓣9.4分、在央视播出的纪录片《第三极》是围绕“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”的主题而展开的。
没有宏大叙事也没有严肃说教,《第三极》着眼于朴实真挚的藏民故事,为我们串联起西藏的每个地方以及藏民心中的向往。
《第三极》共6集,每集时长在46分钟左右。第一集《生命之伴》讲述的正是西藏人与动物之间的自然关系。
在与动物相处的过程中,他们会生气、会烦扰,但不会怪罪。
“藏族人是有着菩提心的猕猴的后代。”这句话的意义能够从藏民多布杰身上直观地看到。
开车上山,穿过一片废墟村庄,来到紧邻森林的地方,这是多布杰的日常。
他向着森林吹哨召唤,不一会儿远处的树木开始摇动,窸窸窣窣的声音逐渐逼近,成百上千只藏猕猴都从山上奔向多布杰。
原来多布杰车上载着的正是水果、核桃、糖等猕猴最爱吃的食物。
其实,猕猴与多布杰的友好关系并非“双向奔赴”。
在临近森林的这片废墟村庄里,有一处就是多布杰曾经的家。十几年前,50多只猕猴闯进了多布杰的村子,不仅偷吃庄稼,还占领地盘。
要知道,当时还没有禁猎,村里住的都是猎户。
让人没想到的是,这些猎户并未与猕猴斗个你死我活,而是将村子让出,自己下山另寻家园。
人需要家,动物也需要家。
抢夺固然不对,但作为最高级的灵长类动物,这些藏民愿意用包容的心来对待这些蹭吃蹭住的猕猴。
藏民对狼的感情亦十分复杂。
山坡上,牧民的羊与藏羚羊混在一起吃草,殊不知旁边的几只狼也在虎视眈眈。
“狼害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损失。”忍无可忍的牧民们联合报了警。
他们向警察展示,有的羊已经被狼啃食得只剩骨头,有的羊侥幸逃过狼口,却也酿成重伤,活不久了。
损失的羊会得到政府的补偿,但游荡的狼依旧是牧民和村民的烦扰。
“狼越来越多,牲畜不好养了。”
“不杀它们的话,它们只会越来越凶。”
几位女牧民围在帐篷里苦恼地吐槽着,似乎在想着怎么消灭这些野狼。
然而一转眼,她们却抱回了一个纸箱,纸箱里是一窝瑟瑟发抖的狼崽。
那是个雪天,如果不把这窝没有觅食能力的狼崽带回帐篷的话,它们就算不被冻死也会被饿死。
没有什么利弊权衡,这些藏民毅然救下了这窝狼崽。
但饿死一只狼崽,羊群不就安全一分吗?
这些看似矛盾的想法和选择,归根结底都是源于心底的善念。
除了对生命的善待,他们对与动物相处有自己的理解:
救下了受伤的单脚黑颈鹤的藏民,除了给它治疗伤口、投喂食物,还经常去鹤群常来的地方,看能不能再捡回一只受伤的跟自己那只作伴;
家里的藏獒郁郁寡欢,主任就开车遍访养獒人家,也只是为了给自己家里那只找个伴。
在他们心里,动物不仅仅是为了给人类看家护院或带来陪伴,它们也需要与自己的同类相处。
一位藏民父亲告诉赛马的儿子,“人与马是平等的,你一定要疼爱马”。他们知道人与马并非征服关系,而是共同享受奔腾快乐和胜利荣耀的伙伴关系。
这也是为什么在丁真被问到最大愿望是什么的那一瞬间,他会想到自己的“朋友”。
在那里,人们对天地的敬畏、对生命的热爱,给动物带来了安全感,人们也在与动物的和谐共处中获得了心灵的慰藉。
就像一位观众对《第三极》的理解:助人者自助,第三极是山的顶点、水的源头,也是生命的和谐家园。
生于广袤天地间,不管有没有机会近距离相处,我们都要在心里思考:我们与那些未曾谋面的“朋友”是何种关系?
评论47